福建生态环境齐抓共管 综合施策 “静夜守护”筑起市民“防噪网”
发布时间:2022-10-26 浏览:6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解决好夜间噪声扰民问题曾是市民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市民投诉的重头。近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公安、住建、城管、文旅、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对近期城区范围内投诉较多的广场、建筑工地等涉噪声扰民区域开展联合检查,要求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要求。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纪委监委“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巩固提升年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等7部门持续深入开展“静夜守护”专项整治行动,向夜间扰民噪声“亮剑”,以实际行动守护市民和谐宁静的生活环境。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点题整治”工作,制定并印发“静夜守护”行动工作方案,成立市“静夜守护”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联动,系统整治城区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夜间噪声扰民问题,统筹推进工作落地落实。7个成员单位分别挂钩7个县(市、区),定期对挂钩县(市、区)开展工作督导和问题督办。同时,组建3个专项督导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市级专项督导检查。市驻局纪检监察组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监督的落脚点,强化跟踪问效、全程监督,定期调度“静夜守护”行动整治工作情况,实时跟进、过程把控、动态纠偏,充分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
为更好地承担起静夜“守护者”职责,切实织密夜间“降噪网”,我市延续2020年“服务+监管”工作模式经验并加以强化,通过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开发“龙岩市网格化环境监管APP”,压实四级网格员的巡查职能,实现“静夜守护”行动从城市向全市延伸,从午、夜间噪声监管向全天噪声监管转变。坚持严格执法和精准帮扶相结合,主动靠前服务,指导噪声企业和经营者提升环保管理水平,自觉履行环保主体责任;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开展“两下三送”(执法人员下基层、下企业,为企业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执法帮扶活动。
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各成员单位坚持项目带动,强化源头防控,督促商业经营管理者做好优化布局、减振降噪,科学设置机动车禁行、禁鸣路段和时间、优化道路选线设计等,从“事后处罚”变“事前预防”,从源头减少噪声污染。市生态环境部门督促5家涉嫌夜间噪声扰民的企业投入30.7万元加装加厚隔音棉等降噪措施,督促1家企业搬迁、5家企业安装隔音板、隔音墙等;城市管理部门将超时供应混凝土企业函告住建部门,由住建部门对该企业予以通报、处罚,规范混凝土企业供货行为;文旅部门今年累计督促文化娱乐场所投入770万元,完成201间包厢隔音板、减震垫等降噪措施改造;公安部门新增交通警示牌 29面,规划禁鸣路段4条;住建部门督促建设单位新增噪声自动监测系统83处。
上杭县送法入企,充分发挥劝导队覆盖面广、精准性高的特点,使其成为专项工作的宣传队;武平县对城区42家夜宵烧烤店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在主要路段安装在线监控设施,防止问题反弹;长汀县生态环境部门联合住建部门约谈三家建筑施工单位,就噪声扰民问题提出具体要求;连城县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联合组织餐饮店铺、娱乐场所等业主召开约谈会,督促业主落实降噪主体责任;漳平市开展露天烧烤、马路市场、圩天赶集等多个专项整治行动,成功整治一批噪声扰民行为……专项攻坚行动期间,全市共成立8支噪声巡查劝导队,对敏感噪声点位共开展联合巡查劝导173次,巡查劝导点位数930次,发放宣传材料1500余份,发现问题134个,均已完成整改。
群众事无小事。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我市相关部门将采取更实的举措,对每一起噪声信访投诉,以“及时点击、及时办理、及时反馈”的原则和标准,快速高效办理,切实解决好市民“急难愁盼”问题,让百姓生活过得更加舒心、美好。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底,全市共办理噪声投诉5193件,群众满意率为99.25%。聚焦重复投诉以及涉学校、医院、居民集聚区等敏感区域投诉问题,形成80个重点排查问题清单,开展专项攻坚,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深圳市奥斯恩净化技术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各种环境要素的在线监测、在线服务研究,噪声监测系列产品作为其核心科技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及良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