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施工环境噪音污染分贝监控系统 实时监测数据超标报警
发布时间:2025-3-21 浏览:40
产品介绍
OSEN-Z02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符合建筑施工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要求。核&心部件具备CPA证书,通过物联网技术与现场端仪器仪表进行互联互通,完成对环境噪声数据实时采集,用于测量各类噪声的频率计权和时间计权声压级、等效连续声级、统计声级等多种声学评价量,它具有积分平均、统计分析等功能,数据实时回传至后端监管平台。
设备组要组成部分
全天候户外传声器
户外传声器具备防风、防雨、防尘、防干扰设计以适应户外长期连续使用的目的。户外传声器的风罩会对噪声测试的精度形成干扰。我司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使用的户外传感器已获得中国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认证证书CPA,该户外传感器能在防风、防雨、防尘、防鸟停的同时,传声器的频率响应达到GB/T3785-2010中对2级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要求。
噪声采集分析单元
噪声采集分析单元具有信号采集和数据分析功能,同时可以数据存储。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噪声采集分析单元不是简单的内部放置一台声级计进行信号采集,而是用了一台工业级工控机,开发了适合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信号采集软件。
通信单元
实现噪声站到噪声监测系统软件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采用4G无线通信的方式,该方式能够满足系统的基本数据的传输,同时也能传输的稳定。
电源控制单元
供电力供应,防止外部电源抖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保护噪声监测站免受外部浪涌攻击。
机箱
环境噪声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全天候防护箱,采用防腐防锈材质,符合IP55标准,用于放置噪声采集分析单元、数据采集板、电源控制单元等,起到防风、防雨、防盗的作用。
球机摄像头及拾音器
实现现场环境的实时监控,数据超标可实现现场环境录像以及环境噪音拾取,通过平台回放功能可查看现场实际情况。
音柱
该配置可实现远程喊话功能,管理人员可通过远程摄像头进行现场查看情况,如发现有噪声严重污染行为可远程通过APP进行喊话,现场人员听到指示后进行整改,同时可通过现场设备拾音器与后台管理人员对话。
全向雷达
360°范围内方向拾音、环境噪声监测、特殊音频事件检测及声源定位,可排除其他方向的噪声干扰,只关注区域声源大小。
技术参数:
(1)电声性能符合GB/T3785.1对2级或者2级以上声级计的要求。
(2)具有A计权和C计权。
(3)自生噪声应不高于25dB(A),单量程测量范围应不低于30dB(A)~130dB(A)。
(4)测量参数包含瞬时声级Lp、等效声级Leq、累计百&分数声级LN(N=5,10,50,90,95)、声级Lmax、最小声级Lmin、标准差SD等,支持远程设置统计分析时间,能够同时生成小时统计和天统计数据(Ld、Ln、Ldn)。
(5)具有远程整机(含传声器)校准功能并可任意设定自校频次,校准前后示值偏差大于0.5dB时自动提示。
(6)支持建筑施工噪声长期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的相关要求,如:满足长期运行稳定性的要求、具备单次测量等效声级计算、数据审核背景噪声获取与计算功能等。
(7)具备气象参数采集功能,支持对气象参数进行拓展监测,包括大气温湿度、风速、风力、风向、大气压、雨量等。
(8)具备音视频采集功能,用于监控夜间施工行为,及人工审核数据和判别测量的噪声类型。现场监测时监测人员靠听和观察判断测量的噪声来源,自动监测时主要靠人工听取音频、观看视频的方式。
(9)选配声源自动识别功能模块,同步记录声源方向数据,用于辅助人工审核判断超标数据的声源类型。
点位选择及安装要求
(1)建筑施工场地监测点数量根据施工场地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位置和声源位置设定监测点数量,监测点设在能反映建筑施工噪声对噪声敏感建筑物较大影响的位置。随着施工阶段推进可调整监测点位置。
(2)建筑施工场地噪声自动监测点位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设置于建筑工地施工区域围栏安全范围内,且可直接监控工地现场主要施工活动的区域。
b.周边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噪声自动监测点位可单独设置。建筑施工噪声对噪声敏感建筑物影响较大、距离较近的位置应设噪声自动监测点。
c.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等施工场地周边无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可不设置噪声监测点。
d.噪声监测点附近避免强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方便安装和检修通信线路。
e.噪声监测点的设置避免对施工安全造成影响。
f.当与其他建筑施工场地相邻时,应避免在相邻边界处设置监测点。
(3)设备安装与安全要求
a.在线设备安装牢固,根据用户自身地理位置,在一般地区应能经受10级风力,在沿海地区应能经受12级风力。
b.噪声自动监测仪户外传声器的设置设在场界外1m且高于围墙0.5m以上,传声器距离其他任何组件不小于1.2m。
c.自动监测设备仪器电源引入线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0MΩ。
d.具有漏电保护装置和防盗报警装置,防止人身触电,防止被盗。
监管方案
(1)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目录
推广低噪声施工设备。制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目录,限制或禁用易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设备;
(2)落实管控责任
修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噪声污染防&治责任和任务措施等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并落实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采取有效隔声降噪设备、设施或施工工艺。鼓励噪声污染防&治示范工地分类分级管理,探索从评优评先、资金补贴等方面,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3)加强监管
加强建筑施工监管,特别是夜间施工,节假日施工,居民区项目施工噪声自动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扰民情况,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设置噪声自动监测设施,并联网接入相关监管部门。
在建筑工地建设布点合理、设备数据准确、运行稳定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建筑施工等点位噪声在线自动监测全覆盖,通过实时监测环境噪声数据,掌握噪声排放变化规律和噪声排放强度特征。把环境噪声实时数据传输到监控指挥中心,以便能对噪声的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查询,掌握噪声排放变化规律和噪声排放强度特征从而实时反映出建筑工地噪声环境变化情况,且在完成建筑工地环境噪声的日常监测和管理的同时能通过户外LED显示屏向社会及时发布环境信息,通过户外显示屏向公众发布环境质量以及环境保护宣传等信息,促进和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和监督。从而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激励公众保护环境的参与权。
对建筑工地具有代表性点位进行声环境质量监测,实现建筑工地环境噪声质量、噪声源等自动监测,并建立环境噪声信息数据库,实现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数据分析、处理和融合等复杂功能,使各种质控任务和标准传递等复杂任务得到自动化执行与反馈;构建综合展示、决策辅助、分析研判、攻坚实施、应急响应、监控告警、联防联控等面向各级领导、各类场景的智慧化应用,实现城市噪声污染排放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为治理环境噪声和改善声环境质量提供技术依据,有效提高建筑工地声环境管理水平。为营造安静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现代化技术支撑。
建筑施工过程中场届环境噪声不得超过以下表格排放限值:
昼间70,夜间55。
建立“线上监控报警+线下准确执法”模式,实现自动化、准确化监管。建立施工工地监控数据、噪声联网数据、噪声投诉数据等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生态环境部门、建设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等部门信息同步共享、互联互通,助力建筑施工噪声准确化管理、准确化执法;落实噪声监管责任,成立夜间施工噪声投诉快速处理中心;属地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未审批夜(午)间施工、超分贝施工等行为开展监管,依托夜间施工噪声投诉快速处理中心探索“远程喊停、线下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对劝停无效的工地,属地城市管理部门组织线下准确监管,实现准确化环境监管。
数据共享
我司拥有统一、开放易用的监测云平台,数据传输按照(HJ_T+212-2017)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执行。我司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可满足各种可视化平台要求,监测云平台可主动推送数据到相关监管执法平台,监管执法平台也可主动获从我司前端设备获取监测数据,或者从我司对外免费开放的API接口获取数据,设备与平台间数据的无缝对接。